• 當前: 首頁 -> 傳統文化 -> 古代學校書院

    古代學校書院

    中國自古詩書禮儀之邦,有悠久教育文化。國際教師節也是中國人孔子的生日。關于中國教育的起源?中國古代的教育是什么樣?中國古代學校是什么樣的?本欄目完整介紹中國古代學校的形成、發展及古代教育的情況。

    北京國子監辟雍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閱讀全文→

    周代官學 學校最初的印象-古代學校與教育

    目前,我們能夠比較清晰了解的是周代的學校,因為周代建立的宗法制度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制度加以維護。 大體說來,西周時期的學校分為“國學”和“鄉學”兩種!皣鴮W”是設在周王朝都城和諸侯國都城的學校,供..閱讀全文→

    古代學生怎么放假-古代學校與教育

    每年7到8月是學生放暑假時間,F代學生除了放暑假還放寒假。其實,學生放假制度在我國源遠流長,早在漢武帝創立了官方正規的太學起,便有了太學生的休假制度。 到隋唐時代,才確立國子學(即太學,又稱國子監..閱讀全文→

    長沙岳麓書院

    岳麓書院坐落于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東面的山腳下,湖南大學校園內。書院依山傍水,前臨湘水,后枕岳麓山,四周林木蔭翳,環境幽靜雅致,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高度協調。 岳麓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閱讀全文→

    小學、大學和六藝-古代學校與教育

    周代中央設立的“國學”分為“大學”和“小學”兩部分,大學,又稱“太學”,設在都城的南郊,小學則設在王宮的左側。按照那時的規定,貴族子弟年滿8歲入小學就讀,15歲入大學學習。 當時學生學習的科目為“六藝..閱讀全文→

    古代私學:私塾的教育-古代學校與教育

    私塾在古代又稱“學塾”、“教館”、“鄉塾”、“家塾”等,歷史淵源很早,《尚書》中已有記載,單稱“塾”。西周時期,塾是鄉學的一種。一般認為,孔子創立的私學就應當屬于“塾”。 “私塾”的名稱是近代以來的..閱讀全文→

    諸子百家與稷下學宮-古代學校與教育

    諸子百家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爭斗的政治局面,為擁有知識財富的“士”提供了活躍的舞臺,他們面對社會變化與發展,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由于他們各自的見解不同,又分別聚攏一些弟子宣講與傳授,從..閱讀全文→

    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閱讀全文→

    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閱讀全文→

    古代官學:太學-古代學校與教育

    太學 太學原本指周代設立在天子都城的學校,也稱“辟雍”。到公元前135年,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在長安設立了國家最高學府,取名“太學”,以五經博士為教授,置博士弟子50人,歷經發展,到公元一世紀..閱讀全文→

    杭州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閱讀全文→

    古代教育的結束與新式學堂的興起-古代學校與教育

    北洋大學堂的文憑。北洋大學堂是天津大學的前身。 十九世紀下半葉的清朝末年,興起向西方學習先進生產技術的“洋務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也催生了中國的..閱讀全文→

    沈陽文溯閣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閱讀全文→

    古代教育的學制-古代學校與教育

    古代各類學校的學制并無一定,歷代也有不同!抖Y記?學記》中記載了西周時官學的學制,它說:“比年入學,中年考核。一年視離經辯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閱讀全文→

    古代教育的智慧-被忽視的傳統教育文化

    教育在無邊的時空中穿行。如今,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社會,比起工業社會和農業社會來說,人類的教育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制度、教育的內容一直到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梢哉f,自20世紀60年..閱讀全文→

    古代的學科與教材-古代學校與教育

    古代教學的主要科目自漢代以后就是儒學,漢武帝當初設立太學,置五經博士教授弟子,這些博士弟子學習的科目就是儒學,其教材就是被稱為儒家經典的《五經》,即《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閱讀全文→

    登封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原名嵩陽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區北2.5公里嵩山南麓,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隋唐時名嵩陽觀,五代后周名太乙書院。宋代賜名太室書院,..閱讀全文→

    古代官學:國子監-古代學校與教育

    北京國子監 國子監由晉代的國子學發展而來,至公元六世紀,隋文帝改國子監為“國子寺”,統一管理國子學、太學等,爾后又將國子寺改為“國子監”,唐代沿襲舊制,在國子監下設立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閱讀全文→

    鉛山鵝湖書院

    鵝湖書院位于江西鉛山縣鵝湖山麓,山為武夷支脈,因山上有鵝湖得名。書院占地8000平方米。書院前面有石山作屏,山巔巨石覆蓋,石尖聳立,千姿萬態,突兀崢嶸。左右兩側山勢合抱,重峰疊巒,蒼翠欲滴。其左側山..閱讀全文→

    古代私學:書院的教育-古代學校與教育

    白鹿洞書院御書閣 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有點類似今天的私立大學。它最早出現在公元639年的唐代初年,是一個私人讀書治學的場所。其后,唐朝中央政府設立“書院”,用于收藏和?眻D書。 到..閱讀全文→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閱讀全文→

    學校的誕生-古代學校與教育

    伏羲氏。伏羲氏教民結網捕魚,這被認為是原始社會既有教育的一個證明。 中國的教育是在原始社會誕生的,最初是漁獵和農耕等勞動技術的傳授,傳說中的“燧人氏教民鉆木取火”,“伏羲氏教民結網捕魚”,“..閱讀全文→

    私學的興起-古代學校與教育

    士人的崛起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顯著特點,私學就在這個背景下產生了。 公元前8世紀以后,周王朝的統治逐漸衰微,各地的諸侯國逐漸強大,社會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制度也隨之變化。國家對“官學..閱讀全文→

    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于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原明代圣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 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里,以非?季康拈..閱讀全文→

    九江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約10公里處的后屏山南麓。西有左翼山,南有卓爾山,三山環臺,一水(貫道溪)中流,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 白鹿洞書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時原為李渤兄弟隱..閱讀全文→

    ZG著名的書院-古代學校與教育

    歷史上最著名的書院是北宋初年的四大書院:石鼓書院(在今湖南衡陽市)、岳麓書院(在今湖南長沙市)、睢陽書院(在今河南商丘市)和白鹿洞書院(在今江西廬山),另一說有嵩陽書院(在今河南登封市)而無石鼓書..閱讀全文→

    啟蒙教育-蒙學-古代學校與教育

    精彩推薦: 專題:中國小百科·童蒙讀本 指對兒童實行的啟蒙教育,早在周代就已經出現,史冊所載的《史籀篇》,應該就是早期的蒙學識字課本。應當說,蒙學教育的對象是未成年的兒童,入學年齡一般在8歲左..閱讀全文→

    寧波天一閣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

    杭州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

    承德文津閣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

    杭州文瀾閣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

    沈陽文溯閣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

    北京國子監辟雍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


    【】

    北京文淵閣

    文淵閣位于故宮東華門內文華殿后,原明代圣濟殿舊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 世界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曾藏在這里,以非?季康拈緯涫⒀b,安置在書架.. 閱讀全文→


    【】

    九江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廬山五老峰南約10公里處的后屏山南麓。西有左翼山,南有卓爾山,三山環臺,一水(貫道溪)中流,無市井之喧,有泉石之勝。 白鹿洞書院在唐代(公元618—907年)時原為李渤兄弟隱居讀書處。根據文獻記.. 閱讀全文→


    【】
    色ww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