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閱讀全文→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南方地區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閱讀全文→
?小雪,望文生義,表示降雪開始的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民間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漲,斗指己,斯時天已積陰,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這時的黃河以北地區已到了北風吹,雪花飄的孟冬,此時我國北方地..閱讀全文→
?谷雨,斗指癸。太陽黃經為15度。公歷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前后為谷雨節氣。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閱讀全文→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幾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閱讀全文→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梢,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由于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閱讀全文→
?芒種,六月六日,太陽黃經為75度。農歷書記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就是說,芒種節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閱讀全文→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小雪節氣,南方地區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閱讀全文→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于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閱讀全文→
秋分是表征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閱讀全文→
?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立冬單從字面上可解釋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绷⒍馕吨镜膩砼R。早在《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確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閱讀全文→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常言道:"清明斷雪,谷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時有冷空..閱讀全文→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征。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 這時,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繼續下降。華南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閱讀全文→
暑是炎熱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一般說來,大暑節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閱讀全文→
俗話說:"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谷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 谷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閱讀全文→
二十四節氣大多可以顧名思義,但是小滿卻有些令人費解。原來,小滿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閱讀全文→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我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于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閱讀全文→
?“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边@是說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太陽黃經為60度。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閱讀全文→
?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立”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季的開始。此刻“嫩如金色軟如絲”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躍躍而試的小草,正等待著“春風吹又生”,而“律回歲..閱讀全文→
?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此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贝藭r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閱讀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二十四節氣。當初他們只是注意到在不同的氣候中,同一時間太陽位置的高低也不同,于是他們在地..閱讀全文→
說到"冬",自然就會聯想到冷。"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F在,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征。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亦霜雪稀少,所以..閱讀全文→
?3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按悍终,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一個“分”字道出了晝夜、寒暑的界限。這時太陽黃經為0度,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農歷書中記載“斗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閱讀全文→
?6月21日為夏至日,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閱讀全文→
芒種是表征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南方地區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閱讀全文→
?大暑之后,時序到了立秋。秋是肅殺的季節,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边@時太陽黃經為135度。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由熱逐漸下降..閱讀全文→
?七月七日小暑天!岸分感翞樾∈,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太陽黃經為105度。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處綠樹濃陰,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接近3..閱讀全文→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農歷書曰:“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潔顯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齊,故名也”。清明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度,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均氣溫已升到12度以上,此時正是桃花初綻,楊柳泛青..閱讀全文→
?每年的陽歷9月7至9日為白露。白露是個典型的秋天節氣,從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農歷言:“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贝藭r太陽黃經為165度,由于天氣已涼,空氣中的水氣每..閱讀全文→
?“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碧桙S經為180度,陽歷時間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舊歷說,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正如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時間..閱讀全文→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对铝钍狻吩唬骸捌咴轮,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边@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閱讀全文→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贝笫钫抵蟹昂,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閱讀全文→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閱讀全文→
?霜降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從每年的陽歷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當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開始。此時天氣漸冷、開始降霜!对铝钇呤蚣狻分杏涊d:“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泵慨斔禃r,我國南方地區就進..閱讀全文→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閱讀全文→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全國華南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閱讀全文→
?驚蟄,一年中的第三個節氣。農歷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彼^斗即斗綱,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顆星。它們隨著天體的運行,斗綱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閱讀全文→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后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墒窃跉夂驕嘏哪戏降貐^,即使隆..閱讀全文→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并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于22℃為夏季的標準,立夏前后,南方地區南部剛跨進夏季;華南其余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閱讀全文→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閱讀全文→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南西北部除了個..閱讀全文→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閱讀全文→
?公歷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后為雨水節氣。雨水,“斗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庇晁粌H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閱讀全文→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南方地區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華南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于30℃、日最高氣溫高于35..閱讀全文→
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 華南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閱讀全文→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