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相聲內容是講創造發明的,段子中逗哏演員甩了一個“包袱”:“你知道‘癢癢撓’是誰發明的?”捧哏演員愕然,于是引來了一陣笑聲。 “癢癢撓”也叫“勿求人”,又叫“老頭樂”。用一根竹片把前端烘彎削成..閱讀全文→
中國古代發明與“李約瑟難題”(圖) 帶平衡翅的青銅箭鏃,后掠的尾翅使射出的箭飛行穩定,其功能與現代導彈的尾翼相似,商代后期(約公元前1100年),江西省新干縣出土(存江西省文物考古所) 一..閱讀全文→
豆腐(圖片轉自新華網河北頻道) 我國是最早種植大豆國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國家。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兩漢時,淮河流域的農民已使用石制水磨。農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裝..閱讀全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重視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牙齒疾病的國家。據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遠在公元前13世紀的殷商奴隸制社會,古人就對口腔疾病有了比較詳盡的記錄。但限于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把牙齒患..閱讀全文→
魯班和他的發明 魯班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出色的發明家,他生于公元前507年,姓公輸,名班(亦作公輸般),因為是魯國人,所以人們稱他魯班。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閱讀全文→
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對我國古代的科學和技術成就進行了深入地研究,撰寫出世界聞名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化》(中譯文書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史》)。羅伯特?坦普爾在李約瑟博士指導下,于1986年出版了《中國..閱讀全文→
古代中國以基礎性發明貢獻于人類。如果缺少它們,世界也許是另一番景象。 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3世紀這1800年間,中國發明家走在世界前列。他們在眾多領域創造全新的技術,解決了長久困擾人類的許多問題,..閱讀全文→
從上古時期開始,中國便有了很多關于發明的傳說。被中國人奉為始祖的炎黃二帝都是偉大的發明家。 黃帝的發明 陜西黃陵縣有一座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陵墓。黃帝陵山腳下有一座古樸莊嚴的黃帝廟。這廟的正..閱讀全文→
航海家發明麻將 長年在海上,許多隨行將士因生活單調枯燥和思鄉,精神萎靡不振,甚至積郁成疾。鄭和了解后非常著急,認為必須要制作一種娛樂工具,給將士們解除煩悶。 經過冥思苦想,鄭和終于想到就地取材,利用..閱讀全文→
中國人使用筷子,大約在三千多年以前。其實,在使用筷子之前,我們的祖先同樣也經歷了一個用手抓飯吃的過程。但熱粥湯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于是不得不隨地折取一些草莖木棍來幫助。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它..閱讀全文→
獸蓋銅爵(商代飲酒器,1984年殷墟第一七一三號墓葬出土,現收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 酒的發明 究竟誰發明了酒?一說儀狄,一說杜康!稇饑摺の翰摺分杏涊d,梁惠王請魯共公喝酒,魯共公..閱讀全文→
喻皓(生卒年不詳)工人建筑師。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帶。北宋初年,曾當過都匠(掌管設計、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長建筑多層的寶塔和樓閣,晚年寫成《木經》三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于木結構建..閱讀全文→
巴渝人常說的“懶飯”,在某些地方又稱為“燴飯”。這種飯歷史悠久,據傳最早起源于漢代,其創制發明者為樓護。 樓護,字君卿,齊魯(今山東)人氏,少年時代曾廣讀醫書,年輕時做過京兆吏,后來還做過..閱讀全文→
餃子是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它的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餡,包成后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原..閱讀全文→
諸葛亮(圖片轉自新華網山東頻道) 諸葛亮是饅頭(即包子)的發明者。 《事物紀原》載:“稗官小說云:諸葛武侯之征孟獲,人曰蠻地多邪術,須禱于神,假陰兵以助之。然蠻俗必殺人,以其祭之,神..閱讀全文→
一般人認為,方便面的發明人是日本人安藤百福。其實,在安藤百福之前,“方便面”便已在中國風行。據文史專家介紹,方便面最初的雛形,就是明末清初揚州大廚發明的“伊府面”。這種時稱“伊府面”的美食曾風靡當..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