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王樹村出生在天津楊柳青鎮。楊柳青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那里的郊區良田四野,草木蔥郁,楊柳依依。明代以來這里就是京杭大運河運糧輸米的必經之地,漕運發達,鎮上商賈云集,店鋪林立,書場茶肆座無..閱讀全文→
民間年畫的印制方法大體相同,只有幾個不同地區的做法稍異。一般說來繪刻年畫原版到印刷成畫需四道序。在綿竹和楊柳青尚傳宋代“過稿”技法!斑^稿”是畫師完成一幅畫稿后,即作為底樣,然后用薄粉紙覆在底樣上..閱讀全文→
嘉慶年間,高密年畫進入了木板年畫半印半畫時期。天津楊柳青的一個畫店的胡三,回到家鄉,從師胡玉顯,把楊柳青木板年畫技術很快揉合到撲灰年畫的制作工藝中來,大大提高了生產力。增強了作品的生活氣息,豐富..閱讀全文→
高密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作畫時先用柳枝燒制的炭條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筆勾描,再用白紙拓印,一稿可拓撲多張,“撲灰”由此得名。撲灰后的畫稿還要加以手繪,經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畫。當前,撲灰年畫技..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