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臉譜,為仿郝壽臣筆法,傅學斌繪。
李克用這一人物見于傳統京劇《飛虎山》,此戲又名《十三太!,故事見《孤本元明雜劇?飛虎峪存孝打虎》及《殘唐五代史演義》。這出戲演的是晉王李克用夜夢飛虎入帳,于是召周德威為之解夢后,知為得將的吉兆,遂率眾太保出獵。行至飛虎峪遇少年安敬思徒手伏虎,李克用將其招來問話,又命其試演諸般兵器武藝,將安敬思收為十三太保,并為其更名為李存孝。
戲中李克用原由凈行(銅錘花臉)扮演,武小生扮李存孝。此戲歷史悠久,前輩名角金秀山與德珺如曾合演,現有《打虎》一折的劇照傳世。筆者存有故宮博物院藏清人戲出畫《飛虎山》的照片,畫的正是存孝打虎的場景。畫中共四個人物,一個虎形,最前面的少年安敬思神勇異常,一手將猛虎按伏在地,一物舉拳欲打,后邊手拂胡須的李克用和大太保正驚觀其勇,丑角扮演的二太保則在近前看的目瞪口呆,畫中人物有動有靜,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本文所附李克用的臉譜,為仿郝壽臣筆法。李克用的這個紅色六分臉與黃蓋相似卻不同,區別之處是李克用的左眼上加畫了三道紅紋,用以表示被大雕抓傷的疤痕。試想被猛禽利爪抓傷,必定皮開肉綻而毀容,而臉譜藝術卻能以紋飾圖案美化疤痕,前輩精心刻畫人物的手段說明傳統戲劇對惟美的追求無處不在!逗聣鄢寄樧V集?臉譜說明及譜法》中寫到: “李克用勾的紅色六分臉有老當益壯、返老還童的氣概,三道雕傷紋,中間一筆要長一點,上下兩筆略短,筆鋒要朝下扎,這樣能帶出飛雕抓傷的樣子, 筆筆帶勁,還要勾出虛尖,最后用紅筆和墨調成微紫色,在三道傷紋的起筆處添上三個紫點作為疤痕。這個臉譜筆者學自金秀山先生,后來譚鑫培先生把花臉《沙陀國》改成老生《珠簾寨》以后,花臉的《沙陀國》就不大流行了。 一九五七年筆者曾為北京戲曲學校復排了這出將要失傳的花臉老戲!
來源網絡。
故宮博物院藏清人戲出畫《飛虎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