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愛聽民族器樂曲嗎?那古琴曲《流水》、琵琶曲《虛籟》、二胡曲《空山鳥語》、廣東音樂《雨打芭蕉》……樂音聲聲,鉆進耳管,沁人心脾,令人心醉!其實,蘇州園林里的聲境,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領略它..閱讀全文→
萬竹園位于濟南市趵突泉公園內,面積21畝,是一座兼有南方庭院與北京王府、濟南四合院風格的古式庭院。它歷史悠久,環境清幽,頗具“清、幽、靜、雅”的隱士之風。 萬竹園始建于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閱讀全文→
芭蕉直立高大,體態粗獷瀟灑,但蕉葉卻碧翠似絹,玲瓏入畫,兼有北人之粗豪和南人之精細,恰如《紅樓夢》中賈探春的性格,所以探春自稱“我最喜芭蕉”,并自稱“蕉下客”,芭蕉成為她的性格符號。 同里的崇本堂..閱讀全文→
十笏園位于山東省濰坊市胡家牌坊街,今舊城的北部。此園在明清之際原為鄉紳邸宅,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由丁善寶購得,改建為私人花園,稱“丁家花園”。丁善詩愛畫,尤喜古建園林。他特邀親朋精巧設計,..閱讀全文→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內溪流環繞,亭臺池閣掩映在花木叢中,是一處極具文化氣息的園林。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閱讀全文→
古猗園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初建于明嘉靖萬歷年間(公元1522-1573年),迄今400多年的歷史,風格與蘇州的拙政園比較接近。園中樹石布局均出自江定竹刻名家朱玉松之手。榷詩經》“綠竹猗猗”之句,定名“猗..閱讀全文→
梧桐,本無節而直生,理細而性緊,高聳雄偉,干皮青翠,葉缺如花,妍雅華凈,雄秀皆備。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洞笱?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奔矣形嗤┞澍P凰,梧桐..閱讀全文→
瑯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古稱摩陀嶺,包括瑯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等四大景區,面積115平方公里。主要山峰有摩陀嶺、鳳凰山、大豐山、小豐山、瑯琊山等,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主要觀景特色。區內..閱讀全文→
園林和音樂作為藝術的載體,雖然具有不同的形式,有各自的特色,但就對心靈的震撼和情感的抒發是有相通處的。接近自然,走進園林,聆聽這天人合一的音樂,何嘗不是人生一大樂事?馳名中外的虎丘圣地便是一首與自..閱讀全文→
算來是十多年前的往事了。暮春三月,網師園初開夜花園,主事者邀請蘇州大學昆曲班去殿春簃表演一段昆曲,指定曲目是《牡丹亭?游園》。傍晚時分,我帶著學生去踏看場地。夕陽池館,靜謐無人,笛聲起處,花氣襲衣?.閱讀全文→
梅樹屬于落葉喬木,深秋后便枝椏嶙峋,瘦影可憐。 梅花生性耐寒,天孕花蕾于隆冬寒風之中,率萬木之先開花于冬末,“一樹獨先天下春”,所以是春的信使。梅花冬末即開花,“一樹獨先天下春”,所以是春的信使。..閱讀全文→
“冉冉天香,悠悠桂子”(計成《園冶?借景》)的金秋,正是園林賞桂的最佳時節。桂花,別名木樨、九里香,屬木樨科。品種常見的有金桂、銀桂、丹桂和四季桂等。果實為紫黑色核果,俗稱桂子。 自古以來,桂花被當..閱讀全文→
三蘇祠位于眉山市西南隅紗彀行內,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洪武年間擴建,明未毀于兵火,僅存五碑一鐘。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規模重..閱讀全文→
大明湖位于濟南城北部,面積約46萬平方米,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大明湖歷史悠久,其名始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書中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東西兩面則湖”。宋代稱“四望湖”,后漸堙塞。金..閱讀全文→
散文家曹聚仁先生曾說:“蘇州才是古老東方的典型,東方文化,當于園林求之……”蘇州園林作為世界文化瑰寶,創造了“美好的、詩一般的”夢幻境界,充分體現了中華農耕民族最高最優雅的生存智慧,也即羅素在《中..閱讀全文→
又到早春賞梅的季節,古城內外的梅花都已陸續開放。蘇州園林中賞梅的景點尤其多,古人以香雪喻梅花,園林中以“香”、以“雪”題名的建筑,往往是賞梅佳處,如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獅子林的暗香疏影樓、滄浪亭的..閱讀全文→
中國古典園林廣泛采用詩畫藝術習用的比擬、聯想等藝術手法,借花木的自然生態特性賦予人格意義,借以表達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植物作為人們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所謂“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閱讀全文→
社稷壇位于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西北側,與天安門東北側的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相對,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神(社即..閱讀全文→
獅子林位于蘇州市園林路。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又因中峰禪師曾倡道天目山獅子巖,取佛書“獅子吼”之意,易名為獅子林。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73歲的大畫家倪..閱讀全文→
余蔭山房,又名余蔭園,位于廣東番禺南村鎮東南角,是清道光年間舉人鄔燕山為紀念其祖父鄔余蔭而建的私家花園。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建成。該園以“小巧玲瓏”的獨特風格著..閱讀全文→
寄暢園在無錫市惠山東麓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秦金(號鳳山)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秦金歿,園歸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閱讀全文→
武侯祠坐落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郊。始建于六世紀,初建時與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祠廟相鄰,明代初年并入昭烈廟,因此大門的門額上書有“漢昭烈廟”四個大字,是合祭劉備和諸葛亮的祠廟。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閱讀全文→
中國的園林藝術,曾于17世紀左右在歐洲刮起“中國熱”的旋風,當時在歐洲各國建造了不少中國風格的園林和建筑。1980年后,中國建筑的精華之一的造園藝術再次被介紹到西方世界。不同時期的兩次“中國熱”成為中..閱讀全文→
舫在中國園林里是一種常用的建筑藝術手法,往往臨水而筑,形如舟楫,人入其中頓生似航非航之感,拙政園“香洲”、留園“明瑟樓”、怡園“畫舫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位于虎丘“擁翠山莊”東側的旱船“不波艇..閱讀全文→
石舫是園林中經常見到的一種建筑,底部通常用石砌建,故名石舫或石船,俗名旱船。因為永遠不會移動,又稱止舟。石舫的諸多別稱中,最生動的要數“不系舟”了。不系舟語出《莊子·列御寇》:“飽食而遨游,泛若不..閱讀全文→
竹為儒佛道“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文化意韻。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征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征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閱讀全文→
南湖位于浙江嘉興,為浙江四大名湖之一,以煙雨風光著稱于世。水面開闊,波光粼粼,淡水碧林相映成畫,霪雨霏霏時,湖面薄霧如紗,富有詩意。湖中有湖心島,上有以煙雨樓為主體的古園林建筑群。煙雨樓重檐飛翼..閱讀全文→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東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間,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后,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筑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閱讀全文→
漏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工藝,俗稱為花墻頭、花墻洞、花窗。計成在《園冶》一書中把它稱為“漏磚墻”或“漏明墻”,“凡有觀眺處筑斯,似避外隱內之義”。 漏窗大多設..閱讀全文→
一、飛動之美 中國古代工匠喜歡把生氣勃勃的動物形象用到藝術上去。這比起希臘來,就很不同。希臘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葉子構成花紋圖案。中國古代雕刻卻用龍、虎、鳥、蛇這一類生動的動物形象,至于植..閱讀全文→
始建于元代的獅子林,以氣勢磅礴的假山聞名于世!叭说牢揖映鞘欣,我疑身在萬山中!逼浼偕娇偯娣e廣達1153平方米,峰巒疊嶂、洞壑幽深、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素有“假山王國”之稱。 獅子林內的假山,除少量..閱讀全文→
有一陣子,我約朋友喝茶或朋友約我喝茶,都會去藝圃。尤其是下午在藝圃喝茶,人煙稀少,很是清凈。茶室在四點半收攤,我們再在園子里走走,仿佛獨處。 藝圃的每一個地方都可觀,這也難得。我獨喜歡渡香橋――?.閱讀全文→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閣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當時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范欽平生喜歡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縣李氏萬卷樓的殘存藏書,存書達到了七萬多.. 閱讀全文→
西泠印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側。該印社于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 閱讀全文→
文津閣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千尺雪景區之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是內廷四閣中第一座建成之閣。乾隆帝對在此建閣貯書極為得意,認為“山莊居塞外,伊古荒略之地,而今則閭閻日富,禮樂日興,益茲文津之.. 閱讀全文→
文瀾閣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浙江省博物館內。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是清代為珍藏《四庫全書》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也是江南三閣中唯一幸存的一閣。 文瀾閣是將杭州圣因寺后的玉蘭堂改建而成的,.. 閱讀全文→
文溯閣位于遼寧沈陽故宮之西,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興建,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乾隆曾說:“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詩所謂溯澗求本之義”,體現了乾隆皇帝不忘祖宗創業艱難,為.. 閱讀全文→
國子監位于北京安定門內成賢街孔廟的西側。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后備人才的最高學府,始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按照“左廟右學”的傳統規制,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 國子監的中心建筑是辟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