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洪皓簡介
![]() |
姓名:洪皓 | 名號:字光弼 |
性別民族:男- | 朝代:北宋 | |
籍貫: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 生卒:1088年11月28日--1155年11月16日 | |
評價或成就: | ||
作品: |
洪皓(1088年11月28日——1155年11月16日)字光弼,鄱陽(今江西波陽)人。
北宋政和五年(1115)進士。
宣和中,為秀州(治今浙江嘉興)司錄。
秀州鬧大水,百姓很多失業,他組織大家以織布自救。
浙東運米從他的城下過,洪皓邀請郡守留住,郡守不同意,洪皓說:“愿以自己一身換十萬人的命。
”人們都感之切骨,外號叫他“洪佛子”。
其后,秀州的軍隊叛變,縱掠郡民,沒有一個得脫,只有過洪皓的門口時說:“這是洪佛子的家。
”不敢冒犯。
高宗建炎三年(1129),擢徽猷閣待制,假禮部尚書,命為大金通問使。
適逢淮南騷亂,以知泗州,兼任淮南、京東等路撫諭使,羈縻李成,至境而還。
尋出使金國,留太原一年,完顏宗翰(粘罕)逼仕偽齊劉豫,不從,被流放冷山(約在今吉林農安以北),歷盡艱辛,復徙燕京,被金人羈留十五年,屢加威逼利誘,始終不屈。
從建炎三年(1129)洪皓出使金國至紹興十三年(1143)金熙宗獲子大赦天下得以返回南宋。
與張邵、朱弁同歸宋,除徽猷閣待制,提舉萬壽觀兼權直學士院。
出知饒州,遭秦檜黨羽誣陷,責濠州團練副使,英州安置。
居九年,復朝奉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年六十八,謚忠宣。
洪皓強記博覽,書無所不讀,雖食不釋卷,在北地嘗作詩千篇,北人抄寫誦習,廣為流布(《皇朝名臣言行續錄》卷五)。
現存詩詞多作于被拘囚之時,就中以自明心志與懷念故國家鄉之什最為感人。
如《過窮頭嶺》“致命欲見危,委質復何悔”,《再寄孫文》“見危詎敢惜馀年,若欲全生義則騫”,均表現詩人臨危不懼、舍生取義的精神品質。
其馀如《思歸》、《都亭驛》、《念母》諸詩也無不蘊含著家國黍離之情。
其詞以賦梅花為多,借詠梅寄托對南方故國的思念。
《江梅引》四首尤為動人,以致北方士人爭相傳誦,(《容齋五筆》卷三),清王奕謂其鐵面柔腸,不減宋廣平之《梅花賦》(《歷代詞話》卷七)。
其馀詞如《臨江仙》(冷落天涯今一紀)、《浣溪沙》(南北渝盟久未和)等亦為此類抒懷之作。
著有《春秋紀詠》三十卷,詩凡六百馀篇(《賓退錄》卷二),又有《帝王通要》、《姓氏指南》、《金國文具錄》等書,均已佚。
今存者僅《鄱陽集》及《松漠紀聞》二種。
《鄱陽集》原為十卷,為其在北方時所作詩文集,原集已佚,清四庫館臣自《永樂大典》輯出,重編為四卷;《松漠紀聞》二卷,記錄其出使北方時事,今存明初刊本、《四庫全書》本。
《全宋詞》第二冊收其詞二十一首。
《全宋詩》卷一七○一至一七○三錄其詩三卷。
《全宋文》卷三九二五收有其文。
事跡見《宋史》卷三七三本傳。
清人洪汝奎編有《洪忠宣公年譜》一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