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民族樂器--彈撥爾
彈奏“彈撥爾”
新疆的維吾爾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樂器是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侶,維吾爾族的樂器豐富多彩,共有十幾種,分為彈撥、拉弦、吹管和打擊四類,其中彈撥樂器占多數主要有“彈撥爾”、“熱瓦甫”、“都塔爾”、“卡龍琴”;拉弦樂器主要有“艾介克”、“胡西塔爾”、“薩塔爾”;吹管樂器主要有“蘇奈爾”(嗩吶)、“乃依”(笛子);打擊樂器主要有“達甫”、“納合拉”、“塔西”(石頭)、木勺、揚琴、手鼓等。
據傳在很久以前,維吾爾人的祥神黑孜爾用羊腸子搓成弦,創造了“彈撥爾”這個樂器。同時,他還教導人們用獸皮做衣服,把鹽放在食物里,這說明在遠古時期,維吾爾族就已擁有“彈撥爾”這個樂器了。
“彈撥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樂器長達1米多,琴體像半個水勺,琴體和琴頭用桑木或紅木做成,用鋼絲弦五根,內二弦及外二弦調成同度音,與中弦成四五度關系,音色明凈,十分動聽。據說,古時有一個名叫大毛拉。沙依甫。班里赫的維吾爾族樂師在彈奏彈撥爾時,美妙的琴聲竟引來了上百只百靈鳥,它們圍著琴又飛又唱,有的百靈鳥被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不能自撥時竟會拼命朝琴桿撞擊而死,很多人也會被天外之音的琴聲感動的如癡如醉,甚至失去理智。從這帶有傳奇色彩的傳說中讓我們更能感知,使人們為之動容,引無數飛禽為之獻身的樂器具有何等的魔力,它又是一個多么美妙而神奇的物件。正因為它具有的諸多優點,使得維吾爾族的人們更加喜愛彈撥爾這種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