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少數民族文化 -> 民族生育婚嫁喪葬:》傣族的丟包傳情(圖)民俗風情

    傣族的丟包傳情(圖)民俗風情


    傣族 傣族民俗 丟包傳情 潑水節傣族的丟包傳情(圖)傣族的丟包傳情(圖)民俗風情

    潑水節丟包傳情

    潑水節丟包傳情

    潑水節丟包傳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后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伙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準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伙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丟包,傣語稱為“端麻管”,是集娛樂與傳情求愛于一體的活動。漢文史籍上有記載說:“丟包為沿邊游戲之一,亦為促成婚姻之媒介,來場者均為未字之女郎,自制花團,其大如桔,外皮用顏色之布,內裝棉花繃子!边@段記載,說明沿邊傣族的丟包活動,早已成為傳情求愛的一種形式。

    丟包活動,現在仍然盛行,并且已成為傣族慶祝新年來臨的慶典活動之一。每當傣歷新年(潑水節)來臨之際,各村各寨的未婚女子,便買來花布、絲線、花邊,縫制花包。時下的花包,呈四角棱形,仍是大小如桔,外皮用多色花布拼縫,內填棉子,角上綴有約五寸長短的絲線束或花邊,安有一條一尺多長的提繩,供丟包時握繩甩擲。丟包之日,未婚男女青年在寨旁的草坪上或椿樹下集中,分別列陣各站一邊,含情脈脈地相互對視片刻,女青年便手握花包提繩輕甩幾圈,再“嗖”地向男青年甩去。見花包飛來,男青年爭相搶接,接住的自然歡呼雀躍,接不住的便得給丟包的姑娘送些禮物或禮錢。男青年得到花包以后,也仿效女青年的模樣,輕甩幾圈花包,再“唆”地擲出,讓女青年搶接。未接住包的姑娘,得將一朵鮮花獻給擲包的伙子。

    經過幾番試探性的拋擲之后,心有靈犀的男女便結對對丟。這時的花包已成為傳遞感情的使者,帶著情與愛飛向對方。兩人對丟一段時間以后,便悄然離開丟包場所,隱于林木之中,或溪泉岸畔傾心交談,最終墜入愛河,變為情侶。那小小的花包,不知為多少妙齡女子牽線,為多少多情伙子搭橋,使一對又一對有情之人結為終生伴侶,共度恩愛人生。

    點擊搜索與:傣族 傣族民俗 丟包傳情 潑水節相關的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內容

      色ww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