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帝王文化 -> 西夏景宗李元昊:》夏遼河曲之戰-李元昊戎馬功勛

    夏遼河曲之戰-李元昊戎馬功勛


    戎馬功勛夏遼河曲之戰西夏,李元昊,興平公主,遼,遼興宗,耶律宗真,戰爭,河曲之戰,河曲,古代戰爭,少數民族夏遼河曲之戰夏遼大戰

    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連年征戰,西夏國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機派出使臣上書宋朝商談和議。宋仁宗密詔龐籍與元昊談判,“元昊聞之大喜”。談來談去,關鍵問題仍然是元昊稱帝的問題,宋朝堅持要元昊自削“僭號”。元昊惱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順天西行,安可逆天東下!苯涍^拉鋸談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書,“自稱‘男邦泥定國兀卒,上書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稱臣”。雖不稱臣,元昊以兒子自居,總算給了宋朝一個臺階。

    正當宋朝準備答應與西夏的和議,遼朝派來使臣,要宋朝不要與元昊講和。兩難境地下,宋朝的禮部郎中吳育發表意見,頓解愁結:

    “契丹受恩,為日已久(指宋遼兩國自澶淵以來一直關系友好)。不可納一叛羌(西夏元昊),而失繼世兄弟之歡。今二番自斗(夏遼關系吃緊),斗久不懈,可觀形勢,乘機立功。萬一吾朝速納元昊,為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河北),致使遼宋戰事又起!

    接著,吳育又出主意,宋朝可派使臣到西夏,告訴西夏要一如繼往與遼朝和好,宋朝方許約和;同時,又派使臣去遼朝,告訴契丹人,宋朝已經命令元昊向遼朝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的求和,否則,當再興兵征討。

    宋廷依計施行。果然,此舉中規中矩,西夏、遼朝皆無借口向宋朝發威,宋朝總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興平公主

        遼興宗的姐姐興平公主。他和李元昊的婚姻是一場政治婚姻,這次婚姻不僅沒有給她帶來幸福,還引發了西夏與遼國的一場大戰。圖為電視劇《賀蘭雪》中的興平公主,由陳劍月飾演。

    遼朝方面,早在1031年遼興宗即位之初就把遼朝的興平公主(遼興宗姐姐)許配給元昊,但夫妻二人關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帶來的冷淡與疏隔。后來,興平公主病重,元昊仍舊摟著別的美女狂歡,對公主不聞不問。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遼國“匯報”此事。遼興宗聞訊大怒,當時就派人持詔“切責”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也低頭裝孫子,獻貢獻寶討好遼興宗。后來,遼朝從宋朝又訛詐每年多二十萬“歲幣”后,很是站在宋朝方面說話,勸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惱怒至極。再往后,夏遼兩國因邊境地區的黨項部落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最后發展到元昊勸誘遼國的黨項人叛逃,遼國派使臣令元昊歸還,元昊不從,雙方翻臉。

    既然與遼國鬧僵,自然要加快與宋朝的和議。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答應冊封元昊為夏國主,“歲賜絹十萬匹,茶三萬斤”,雖然說是“賜”,文字游戲而已,實則是花錢買平安。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稱兀卒,有時又自譯為‘吾祖’,以此陵侮朝廷,萬萬不可許和!彼稳首趨拺,不聽。并下詔召韓琦、范仲淹還朝為官。大臣富弼上言勸宋仁宗應留韓、范之中的一人守邊,但當時執政晏殊等人“厭兵”,答應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轉年,公元1044年五月,遼朝內黨項族叛亂,遼朝派軍前去鎮壓,元昊派兵救援,竟把遼朝的招討使也殺掉。大怒之下,遼興宗在國內征調人馬,準備親征討戰西夏。在此情況下,西夏更急于與宋朝講和。最后,在元昊的加碼要求下,宋朝把“歲賜”提至“銀、綺、綃、茶二十五萬五千”,西夏答應奉宋朝為正朔,并在高平寨與保安軍設立榷場。其實,宋朝使臣前往,西夏只是在宥州“接待”他們,從來未到過興州(銀川),“元昊帝其國中自若也”,他爹李德明還會在宋使來時把“皇宮”內的匾額暫時撤下來一會兒,元昊索性連這道手續也免了,根本不讓宋使入“首都”。

    宋夏議成。當年十月,遼夏二國開始大打出手。

    遼興宗

        遼興宗耶律宗真。她的姐姐興平公主在西夏倍受冷落,郁郁而終。而李元昊卻對此態度冷漠,這令耶律宗真怒火中燒。加之在對宋關系,邊境人口等問題上的爭執,西夏與遼這對曾經的“朋友”最終反目成仇。

    遼興宗本人怒氣沖沖,連出三路大軍,共十萬精兵,渡過黃河,直朝西夏境內殺來。大軍一直前進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終,遼軍在賀蘭山北麓發現元昊部隊,遼軍縱兵進擊,把夏軍殺得大敗。元昊與宋軍打慣了勝仗,初遇和自己實力差不多的遼軍,自然壓力倍增,尤其是當他看到遼朝源源不斷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懼。于是,元昊又使緩兵計,派使臣向遼興宗謝罪請降。遼興宗想見好就收,其臣下韓國王蕭惠等人不答應,勸遼興宗,一鼓作氣,掃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禍患。

    思來想去,遼興宗點頭。于是,遼朝的韓國王蕭惠為前鋒,又朝元昊西夏軍殺去。元昊見勢不妙,邊撤退,邊堅壁清野,燒掉一路上凡有的糧草和居所,連撤一百里之遙。這種焦土政策管用,遼朝十萬大軍本來要以戰養戰,這樣一來,后勤頓失保障,人糧馬料皆成大問題。特別是遼朝戰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請降”。

    遼代武士

        遼國武士。他們雖然驍勇善戰,卻仍因天時地利等因素在河曲敗給了李元昊;蛟S可以說,他們并不是敗給了李元昊,而是敗給了那片他們并不熟悉的土地——西夏。班師回朝后,遼興宗極力掩飾這次失敗,他還不知道,就是這一次失敗為遼的覆亡埋下了伏筆。

    遼國君臣正在大營計議,元昊忽然發起猛攻,直襲蕭惠大營。蕭惠不孬,忙整軍出戰,把元昊又打得敗退。遼軍正待追擊,忽然天起大風,吹撲向遼軍。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風一吹,兵將皆心驚肉跳,一時軍中大亂。元昊已經習慣了自己地盤上這種風沙乍起的天氣,立刻命夏兵反攻,把遼軍打得大敗,俘獲數十遼國貴族大臣,遼興宗本人只與數十騎勉強逃脫,差點成為這位妹夫的階下囚。此次大戰,發生于河曲(今內蒙伊克昭盟),故稱“河曲之戰”。(當然,“河曲之戰”各種史書上記載矛盾,《遼史》更是支支吾吾,含混其辭。據《遼史·伶官傳》所記,遼興宗敗后,蒼惶逃命,其身邊有個戲子名叫羅衣輕,生死關頭還挺幽默,趁著遼興宗駐馬喘息時,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還在嗎?”夏遼之間發生戰爭,夏人總愛把被俘的遼人鼻子割掉再放歸,羅衣輕以此為笑樂想逗遼興宗開心。遼興宗此時剛撿得一命,聽羅衣輕如此說,怒上心頭,叱命旁人(衛士無多)把羅衣輕宰了。時為太子的遼道宗趕緊解勸:“插科打諢的不是黃幡綽(有名的搞笑戲子)”羅衣輕順口接聲:“行兵領隊的也不是唐太宗”,仍舊不肯服軟,繼續拿遼興宗找樂。遼興宗聞言也笑,知道此次大敗全是自己該斷不斷。從《伶官傳》的記載,可見遼興宗確實大敗而歸。敗后,遼國人害怕宋朝人知道后恥笑,還在幽州等地大貼告示,夸耀大敗西夏,元昊服軟納貢,但宋朝邊地探子不少,自然洞悉實情。)

    雖然大勝,元昊畢竟人精一個,知道遼國仍舊有傾國再來的可能,到時侯,不一定再這么好運。所以,元昊仍舊低姿態,派使與遼朝講和,并送回西夏軍俘獲的遼朝駙馬等貴族大臣。遼興宗窩了一肚子火,也不好發作,知道元昊不好惹,只得“暫從其請”。河曲之役,遼朝所受打擊不淺,其屬下的女真、渤海等部落也終于發現,作威作福的契丹人并非不可戰勝。

    (文字來源:新浪讀書 摘自《刀鋒上的文明》 梅毅 著  中國海關出版社)


      相關內容

      熱門內容

      色ww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