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帝王文化 -> 西夏景宗李元昊:》維護黨項民族的獨立性 李元昊的各種開國政策-帝王傳奇

    維護黨項民族的獨立性 李元昊的各種開國政策-帝王傳奇


    帝王傳奇維護黨項民族的獨立性 李元昊的各種開國政策西夏,黨項,李元昊,政策,文化,民族獨立性,民族維護黨項民族的獨立性 李元昊的各種開國政策西夏開國

    一○三一年,德明病死。在對外作戰中立有大功的太子元昊,繼承德明的職位。宋朝封元昊定難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元昊統治時,適應著黨項族歷史發展的要求,建立了黨項族的國家——夏國。

    一、夏國的建立

    繼遷、德明以銀、夏等州為基地,不斷展開對外擄掠。散處各地的黨項部落,也在聯合對外作戰中,不斷擄獲外族奴隸。德明時,依附宋朝,轉而對回鶻、吐蕃部落展開大規模的攻掠,極大地加強了黨項奴隸主貴族的力量,擴展了統治的領域。

    元昊繼續統率黨項部落,向吐蕃、回鶻進攻。一○三三年,元昊戰勝吐蕃唃廝羅(唃音谷)部,攻破犛牛城。一○三六年,又西攻回鶻,攻下瓜州、沙州和肅州,占領了河西走廊。統治的領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銀、會、綏、靜、靈、鹽、勝、威、定、永和甘、涼、瓜、沙、肅等州的廣大區域。

    西夏疆域

    宋遼金元時期中國國土上各勢力分布圖

    領域的擴展,被統治的外族分子的大量涌入和俘掠奴隸的急劇增加,原來以興州為中心的松散的部落聯合,顯然已經不夠了。歷史的發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實行階級壓迫的統治機關,以保護黨項奴隸主貴族的利益,統治奴隸和各族人民。建立國家的條件,日益成熟了。

    唐末宋初以來,拓拔部和被稱為平夏部的夏州部落首領,接受唐、宋封授的官職,并且入居州衙通過貢賜的方式,接受了漢族的物質生活和文化。他們以這種特殊的地位,在對外作戰時召集各部落形成暫時的聯合。宋朝皇室也通過他們來控制黨項各部落的對外擄掠。歷史形成的這種特殊的狀況,不僅越來越不能適應黨項奴隸制發展的要求,而且日益成為發展的障礙。

    在黨項族這樣一個歷史轉變的時期,黨項貴族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主張。早在德明時,以德明和元昊為代表,便對黨項的發展道路展開了爭論。德明主張繼續維持現狀,依附宋朝。他說:“我族有三十年不穿皮毛,而能穿著錦綺的衣服,這都是宋朝的好處!痹徽f:“穿皮毛,事畜牧,是我們本來的習俗。英雄應當成霸王之業,何必穿錦綺!秉h項貴族接受宋朝的賞賜,部落居民窮困,矛盾也日益尖銳。元昊對德明說:“我們所得俸賜,只歸自己?墒,眾多的部落都很窮困。我們失掉了部落,還怎么能自守?不如拒絕朝貢,練習兵事,力量小可以去擄掠,力量大還可奪取疆土,上下都能富裕,何必只顧我們自己!钡旅魉,元昊繼立,便按照他自己的主張,擺脫宋朝的控制,按照黨項奴隸制發展的道路,建立起夏國。

    建國諸措施

    李元昊

    泥人張制作的李元昊泥人彩塑

    元昊建國時,野利部的野利仁榮成為他重要的支持者。野利仁榮通曉黨項和漢族的文化。他提出“商鞅峻法而國霸,趙武胡服而兵強”,主張按照黨項本民族的狀況和風俗,“順其性而教之功利,因其俗而嚴以刑賞”。以兵馬為務,反對講禮樂詩書。依據這個方針,元昊在建國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

    禿發——元昊繼立,首先下令禿發。即推行黨項的傳統發式,禁止用漢人風俗結發。元昊首先自己禿發,然后下令境內人民三日內必須禿發,不服從命令者殺頭。

    改姓立號——廢除唐朝和宋朝的賜姓李氏和趙氏,改用黨項姓“嵬名”。又廢去宋朝西平王的封號,用本族語稱“吾祖”(兀卒。青天子)。

    立年號——德明時用宋朝年號紀年。一○三二年,元昊自立年號顯道。一○三四年,改年號開運、廣運。一○三六年,又改為大慶。

    建都立國——一○三三年,元昊把興州升為興慶府,擴建宮城殿宇,作立國的準備。一○三八年,元昊正式建國號大夏,稱“始文英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景宗)。改年號為“天授禮法延祚”。

    立官制

    夏景宗元昊建國后,在他的周圍建立起一個統治機構。由于夏國境內存在著漢族和其他各民族,元昊一面采擇宋制建立官職,一面又設黨項官,兩個系統并列。同時也有了司法官,并逐漸出現了法律。

    漢制官職——夏國仿宋制,設中書省和樞密院,分掌文武兩班。最高長官是中書令和樞密使。設御史臺,由御史大夫司監察。中書、樞密以下有三司、翊衛司(翊音奕y@)、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磨勘司、飛龍苑、文思院等機構。一○三七年,增至十六司,管理政務,官員由蕃、漢分別擔任。野利仁榮、嵬名守全、張陟、張絳、楊廓、徐敏、張文顯等分任中書、樞密、侍中等官。一○三九年,又仿宋制,設尚書令,總管十六司事。

    黨項官職——專授黨項人的官職,有寧令、謨寧令、丁盧、丁弩、素赍(音肌j9)、祖儒、呂則、樞銘等。野利仁榮任謨寧令(天大王),在黨項官員中,處在極高的地位。

    司法——《遼史?西夏外紀》記載,夏有專司曲直的“和斷官”。元昊建國前即注意法律,案上常置法律書。后來,還陸續出現了官修的審刑、治獄的專書,夏國的法律和監獄也作為國家的組成部分建立起來了。

    定兵制

    黨項部落住帳幕,一家稱一帳,小部數百帳,大部千余帳。男子年過十五成丁。每逢發生戰爭,各部落出丁作戰。元昊建立夏國的軍隊,各部落每二丁取“正軍”一人,配備隨軍服雜役的“負擔”一人,合稱一“抄”。原來是以四丁為兩抄,同住一帳幕,后來改為三丁同住一帳幕,即二正丁合用一“負擔”。正軍每人給馬、駝各一,如倒斃需賠償,稱為“長生馬駝”。

    擒生軍——元昊又設立十萬擒生軍,是夏軍的精銳,職責是在作戰中擄掠生口作奴隸。擒生軍有三萬正軍,七萬“負擔”,每一正軍平均有“負擔”兩人以上,大概裝備特別精良。又有炮手二百人,稱“潑喜迭”,立旋風炮于駱駝鞍上,發拳大的石彈攻擊敵人。擒生軍的設立是夏國兵制中的一大變革,它使夏景宗元昊為首的皇室貴族擁有最強大的兵力,也使夏國擁有眾多的國家奴隸,各部落首領無法與之抗衡了。

    侍衛軍——元昊選拔豪族子弟中善騎射的五千人,號“御國內六班直”,分三番宿衛,每月給米二石,作為給養。這是一支侍衛軍,又是一支質子軍。它用來保衛夏國奴隸主的統治,又可用以控制各部落豪強。

    地方駐軍——夏國各地方的軍隊仍沿用原來的部落組織形式,但各有固定的駐地,對居民實行區域性的統治。夏國發兵,用銀牌召部落長面受約束。部落首領統領各部落兵,謂之“一溜”。全國共置左、右廂十二監軍司,委任豪右貴族分別統帥部眾。每一監軍司都仿宋制立有軍名,規定駐地。左廂神勇軍司駐彌陀洞,祥祐軍司駐石州,嘉寧軍司駐宥州,靜塞軍司駐韋州,西壽保泰軍司駐柔狼山北,卓啰和南軍司駐黃河北岸,右廂朝順軍司駐克夷門,甘州甘肅軍司駐甘州,瓜州西平軍司駐瓜州,黑水鎮燕軍司駐兀剌海城,白馬強鎮軍司駐鹽州,黑山威福軍司駐漢居延故城。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貴族豪右擔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及左右侍禁官等數十人,由黨項人和漢人分任。

    兵力部署——西夏的兵力重點,設置在以興慶府為中心的一個三角線上,以七萬人護衛興慶,五萬人鎮守東南的西平府,五萬人駐守西北的賀蘭山。左右兩廂和河南北四條線上也配備了軍隊。其中左廂宥州路五萬人和河南鹽州路五萬人防宋,河北安北路七萬人防遼,右廂甘州路三萬人防吐蕃和回鶻。每逢要向西用兵,則從東點集而西,要向東就從西點集而東,在中路就東西都向中集合。

    夏國出兵作戰,仍保持著若干原始的風俗制度。出兵前各部落首領要刺血盟誓。元昊率領各部首領在出兵前先外出射獵,獵獲野獸,環坐而食,共同議論兵事,擇善而從。這實際上是一種貴族議事的制度。

     

    西夏文印章

    西夏陵區出土的西夏文印章

    造文字

    隨著夏國階級統治的建立,文字成為必需了。元昊通漢文。建國后與謨寧令野利仁榮,制成西夏文字十二卷。夏國文書紀事,規定一律用新制的夏國文字。一○三七年,設立國字院和漢字院。漢字只用于和宋朝往來的文書,同時以西夏國字并列。對吐蕃部落、回鶻和張掖、交河等地的各民族,一律用西夏國字,同時附列各民族文字。西夏文是依據漢字改制成的方體字。在夏國統治的近二百年中,一直行用。在夏國亡后,也還長久流傳。西夏文字的創制,對夏國統治的確立和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禮儀

    西夏建國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儒學。它不能不在黨項貴族中產生某些影響,阻礙著黨項的前進。野利仁榮早就對元昊提出,“斤斤言禮言義”,決沒有益處。元昊長子寧明喜學儒、道,元昊對他很是厭惡。一天,元昊問寧明,什么是“養生之道”。寧明答:“不嗜殺人”。又問什么是“治國之術”。寧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說“這小子說話不倫不類,不是成霸業的材料”。西夏建國,正需要鞏固和發展奴隸制度,展開大規模的擄掠和鎮壓,保守的儒學當然完全不適合新興的西夏國的需要。元昊和野利仁榮極力消除儒學的影響,順應本民族的發展需要,也在文化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定儀服——元昊建國稱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紅里的氈帽,腦頂后垂紅結綬。這是采擇了吐蕃贊普和回鶻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員的服式也有規定。文官戴戴幞頭(幞音符f*),穿靴執笏,穿紫衣、緋衣,基本還是宋朝的樣式。武官按照等級戴鏤金、鏤銀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銀束帶。平民穿青綠衣,以分別貴賤等級。

    制禮樂——元昊又參用宋制,改定朝儀。每六日,官員朝見皇帝,稱“常參”。九日朝見,稱“起居”(問候皇帝起居)。凡吉兇、嘉賓、宗祀、燕享等,改宋九拜禮為三拜。

    德明時,禮樂都照宋制。元昊對野利仁榮說:“本族風俗,以忠實為先,戰斗為事。唐宋的縟(音褥r))節繁音,我很不喜歡!痹幌铝顝U除宋朝的五音,改為一音。

    建蕃學——元昊創制西夏文字后,又命野利仁榮主持建立“蕃學”(黨項學)。用西夏文字翻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書,選拔黨項和漢族官僚子弟入學學習。學成之后,出題試問。學習精良,書寫端正者,酌量授給官職。蕃學的建立實際上是仿照宋朝的科舉授官制,并借以推動夏國文化的發展。元昊反對儒學而又譯讀《孝經》,顯然是為了適應氏族部落制的傳統習俗的緣故。

    夏景宗元昊采取一系列的建置,完成了建立西夏國家的巨大事業。這是黨項族歷史發展中的一大事件,也是中華各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夏國的出現,對我國各民族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夏國家的建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的結果,但正如一切新事物的產生總是要伴隨著同舊事物的斗爭一樣,元昊建國前,也遭到了黨項族守舊貴族的反抗。一○三四年,元昊母衛慕氏的族人、貴族山喜企圖發動叛亂,謀殺元昊。元昊發覺了山喜的陰謀,把山喜全族處死,并毅然殺死母衛慕后,勝利地擊敗了貴族的反抗。

    (文字來源:《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


      相關內容

      熱門內容

      色ww在线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