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研究專家劉文學披肝瀝膽寫軒轅
1983年春天,陜西省史志辦、黃陵縣史志辦到新鄭收集黃帝資料。時為新鄭縣史志總編室副主任、總編輯的劉文學只是認為黃帝是出生在新鄭的重要人物。和陜西同行交談后,才感到黃帝是中華文明始祖,他就把黃帝出生建都的資料悉數提供給陜西同行。1984年《河南年鑒》創刊,在編寫“新鄭縣”條目時,劉文學重點記述了“新鄭縣是軒轅黃帝誕生地,軒轅丘就在新鄭北關”。1985年,劉文學在《新鄭史志》創刊號上,發表了他自己寫的《軒轅故里》,引用歷史文獻論證黃帝誕生、建都在新鄭。
1992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新鄭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在新鄭召開炎黃文化與中原文明學術研討會。劉文學在題為《軒轅黃帝地望的探討》的發言中,論述了黃帝誕生、建都在新鄭。與會專家對他的發言給予了很高評價。1993年,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在鞏義市召開河洛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劉文學發言:《應加強對炎黃文化研究的指導》,論證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提出兩會應該正本清源,強化指導和引導。
1998年,劉文學參加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在靈寶舉行的中國黃帝鑄鼎塬學術研討會,發表了《黃帝族起源與黃帝鑄鼎塬禮儀中心》。這篇文章被收入河南炎黃文化研究會編撰的《炎黃頌》。 10月,中國古都學會、新鄭古都學會在新鄭舉辦中國古都學會第15屆年會與新鄭古都中原文明研討會。劉文學的發言《黃帝族起源于中華第一古都》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贊賞,被收入《中國古都研究(第15輯)》。會議的最大成果就是確認新鄭是第一古都。
2002年1月,為了配合黃帝故里改擴建工程,新鄭市聘請省內部分專家召開鼎文化研討會。劉文學論證了鼎起源于新鄭,黃帝建都定鼎,受到了專家的一致贊同。2004年10月,中國古都學會、鄭州古都學會舉辦鄭州商城古都學術研討會。他在會上針對一些地方爭奪黃帝故都軒轅丘的圖謀,發表了《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是歷史定論》,引起了眾多專家的共鳴。
2005年3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中國古都學會、新鄭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在新鄭舉行學術研討會。60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學者對劉文學主編的《黃帝故里故都歷代文獻匯典》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進一步確認了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
2006年5月,劉文學參加了河南社會科學院、河南省辦公廳舉辦的河南姓氏尋根發展戰略研討會,并發表了《實施尋根文化戰略 打造尋根文化平臺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8月,全國政協、河南政協、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在洛陽舉辦第五屆中國國際河洛文化學術研討會,他發表了《炎黃二帝在河洛的史跡》,被收入《河洛文化研究三論》。10月,他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西平縣炎黃文化研究會舉辦的中國西平嫘祖文化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嫘祖故里考》的發言,被收入《嫘祖文化研究文集》。同月,參加了在臺北舉行的世界客屬第21屆懇親大會。在客家文化研討會上,劉文學作了《客家人的總根在黃帝故里河南新鄭》的發言,引起了強烈反響。
智慧結晶 花開軒轅
二十多年的心血,開出了燦爛的智慧之花;二十多年的汗水,收獲了豐碩的思想之果。1992年,劉文學主編的《新鄭縣志》由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獲得了全國優秀成果一等獎。同年,他主編了《黃帝故里文化》一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1996年,劉文學主編了《黃帝故里文獻錄》一書,由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作序,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書名,獲得了鄭州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7年,劉文學南到襄城、長葛、禹州、許昌,西到新密、登封、鞏義、靈寶、黃陵,北到濟源、涿鹿,東到曲阜進行實地考察,編輯出版了《黃帝傳說故事》一書,填補了黃帝文化研究民俗學方面的空白。1998年,他收集全國有影響的黃帝文化研究專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有關黃帝文化研究的論文,編輯出版了《華夏源》一書。2000年,他主編了《可愛的新鄭》一書,獲得了河南省地方史志優秀成果二等獎。
為迎接2005年炎黃文化節,他編輯出版了五十多萬字的《黃帝故里故都歷代文獻匯典》,由中國古都學會會長朱士光,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文彬作序,受到了全國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2006年,他主編出版了八十多萬字的《黃帝故里通鑒》一書,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作序,成為丙戌年拜祖大典的禮品書,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了很大反響。2006年至2007年,他在全國首先構架了黃帝文化的基本理論框架,編輯出版了110萬字的《黃帝故里志》一書。同時,劉文學還在全國各類期刊發表有關黃帝文化研究論文30余篇。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寫成了30多萬字的《子產傳》。
多方呼吁 開發建設
1985年,劉文學在《新鄭史志》發表了《軒轅黃帝故里》一文,建議縣委縣政俯開發黃帝文化資源。1989年,在新鄭縣四屆政協全會上,他做了《開發新鄭歷史文化資源 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發言,受到了全體委員的一致贊賞。1992年,他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新鄭要打好黃帝和紅棗兩個品牌,促進新鄭經濟快速發展。1994年,借新鄭撤縣設市之機,劉文學向市四大班子領導建議,以黃帝文化為龍頭,以工農業生產為主體,打造鄭州衛星城市。
1997年至1998年,在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上,他與一些代表聯名提案,要求將黃帝故里開發建設列入鄭州市或河南省九五計劃。1998年,他向省政協提交議案,建議將開發黃帝故里故都列為重點項目。提案得到了省、鄭州市領導的重視,并很快列入河南九五計劃,確定推出“一山一水一祖根”(一山指石人山,一水指小浪底,一祖根指黃帝故里)的旅游開發戰略。
1998年,在創建國家衛生城中,劉文學提議,創建要突出歷史文化特色,突出個性,要做到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市區主要街道以新鄭歷史名人命名。這一提議被市委市政府采納,興建了炎黃廣場、軒轅故里廣場等。2000年,他在新鄭市政協全會上再次作大會發言,提出以黃帝文化為龍頭,創建歷史文化名城。
2003年,世界客屬第十八屆懇親大會后,某地在各大媒體中大肆炒作,圖謀把黃帝故里故都、軒轅丘搬到他們那里。劉文學寫信向新鄭市、鄭州市四大班子領導反映,通過大量資料論證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鄭州市一些領導做了批示。新鄭市委召開常委會,劉文學做了專題匯報。市委書記趙武安非常重視,強調黃帝故里是祖宗留給我們的一面旗幟,要鋪天蓋地廣泛宣傳黃帝故里在新鄭。于是,新鄭市在火車站、汽車站,國道、省道沿線,通過戶外標牌、車體廣告等形式廣泛傳播,還利用手機彩信宣傳黃帝文化。
2005年7月,河南省召開文化產業暨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省委書記徐光春在會上提到了新鄭是黃帝故里,卻不如黃陵紅火。劉文學看到新聞后,立即給省、市四大班子領導發出了86封信,希望重視黃帝故里開發建設,以黃帝文化為龍頭打造中原根文化,統領全國脈文化。很快,徐光春、王全書、曹維新、李克做了重要批示,提出黃帝故里開發建設要大策劃,大手筆。接著,省、鄭州市領導紛紛到新鄭黃帝故里調研考察。9月14日省委書記徐光春來到黃帝故里調研,提出要重點開發黃帝故里,丙戌年拜祖大典要由省政協主辦。
2006年3月31日,河南省成功舉辦了丙戌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黃帝故里一夜之間譽滿全球,拜祖大典被海內外華人稱為“中華第一典”。
劉文學又給徐光春、王全書、曹維新寫信,對丁亥年拜祖大典提出建議:要突出重點,突出黃帝故里拜祖活動;黃帝故里發展關鍵在開發建設,黃帝文化開發建設策劃、規劃要同炎黃專家、史學家相結合。2007年初,徐光春書記前來調研時,劉文學建議黃帝故里開發建設要出精品,展示內涵,打造中華民族尋根品牌,要建黃帝世系館、百姓尋根館、歷代王朝根系館。
宣傳推介 不辭勞苦
20多年來,劉文學不僅在黃帝文化研究方面不遺余力,而且利用一切機會宣傳推介黃帝文化。1997年在首都人民大會堂 ,他為30多家媒體記者講述了黃帝的豐功偉績。1998年至2005年他多次給離退休干部講解新鄭歷史文化。1998年10月在深圳參加中華圣地建設研討會,向來自全國的100多名專家講述了黃帝文化。2001年在新鄭市領導干部會議上,劉文學為600多名領導干部通俗講解了黃帝文化。多年來,他還在新村鎮、千戶寨鄉、新鄭港區、新鄭圖書館、新鄭實驗中學、新鄭市老干部局、新鄭市政協機關、鄭州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等單位,講述黃帝的功績。
在丙戌年拜祖大典前夕,劉文學為鄭州市接待人員及1300名導游員講述黃帝文化。歷年來,他接受中央、河南、鄭州等地電視臺,河南日報、香港文匯報、大河報、鄭州日報等媒體的采訪,宣傳黃帝文化。
理論框架 首屈一指
《黃帝故里志》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是全國首部以志書形式記述黃帝文化的著作。該書以新鄭黃帝故里故都為中心,全面介紹了歷代文獻記述黃帝,歷代王朝祭祀黃帝,當代黃帝文化研究,黃帝文化開發、建設及其拜祖活動。
劉文學總結出了黃帝文化基本理論框架:“一個定位”: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盤古氏、伏羲氏、女媧氏、有巢氏、神農氏等都是中華民族始祖,都創造了若干文明要素。只有黃帝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黃帝肇造了中華文明,黃帝時代進入了大發明、大發現、大創造的中華人文時代!叭笾е保旱谝、黃帝是中華文明的締造者。第二、黃帝是中國的奠基者。第三、黃帝是中華文明的肇始者!八拇髢群保骸〉谝、民族的大融合。第二、國家的大一統。第三、時代的大創新。第四、社會的大和諧!耙粋精神”:人文精神,一切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繁榮和強大。
研究歷程 曲折艱辛
劉文學最初提出黃帝故里故都在新鄭,許多人不理解,有人認為他很傻,有人認為他愛好寫文章,還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古城意識”。他的老伴、女兒都多次埋怨:“你這是圖啥呢?”很多親戚朋友都勸他:“別拼命了,身體重要!
二十多年來,他每天早晨五點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吃飯時,想到什么,就放下飯碗,趕緊記下來;洗腳時,想到什么,就停下洗腳,趕緊記下來;睡覺時,想到什么,就披衣坐起,趕緊記下來。沒有禮拜天,沒有節假日,甚至在大年初一合家團圓的時候,也沒有停下對黃帝文化的研究。
2002年,他被摩托車撞傷,雖經省內外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仍不明顯,腿腳麻木,坐都坐不住,只能躺在床上寫。他的80%的研究成果都是躺在床上寫的。他側身躺在床上,一躺就是幾小時,克服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努力,以每天平均至少寫出2000字的速度,攀登許多專家都難以企及的黃帝研究的巔峰。
在編寫《黃帝故里故都歷代文獻匯典》時,幾個月得不到充分休息,《匯典》出版了,他卻害了一場大病。編寫《黃帝故里志》時得了重感冒,卻仍然堅持研究、寫作,打點滴時也沒有停止辛勤勞作。
他把資金都用在了學習上,用在了購買書刊上。單位組織到外地旅游時,他用心挑選有關書籍。在生活上,只要“冬天凍不著,下雨淋不著,平日餓不著”,他就滿足了。劉文學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精神追求上。在他的居室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沒有書柜,沒有沙發,只有幾個小木凳。2002年3月,他獲得了新鄭市委市政府頒發的“新鄭歷史文化資源研究與開發特別貢獻獎”,并得到了3000元的獎金。劉文學當場將獎金捐給了黃帝故里景區。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眲⑽膶W知道自己所從事的是神圣的,造福后代的事業,雖然,前進的征程上并不都是鮮花載道,但是,既然認準了目標,就要義無返顧,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