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石:《詩經》有云:“嵩高惟岳,峻極于天”。這是人類對嵩山最初的贊美。嵩山有:萬山之祖;萬水之源;天地之中;五岳獨尊的美譽。這里不僅風景秀麗,名勝古跡眾多,而且嵩山文化底蘊十分濃厚,地質經典文化現象被世界所推崇。元代周公測景臺的科學價值和對人類的貢獻,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那塊古老的嵩山石,是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天文儀器,它以精準的測量結果告訴世界――這里真的是天心地膽,天下之中,天下獨秀!
嵩山天然國畫石石質獨特。出產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全球第一批世界地質公園的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內的登封市唐莊鄉的嵩山北麓,它有著5.43億年歷史的地質遺產,位于“涉村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地層剖面遺跡保護區”。這是一條最連續最完整的古生代地層剖面遺跡,整個公園里找不到可以取代的地區。
地質專家、河南省國土資源研究院的符光宏對嵩山的國畫石評價描述說:它表面光滑,色彩、圖紋變化豐富多變,形象豐富而神瑰,在構圖、運筆、用墨、敷色等方面極具中國畫特色,體現出“石不能言最迷人”的傳統意境。
嵩山天然國畫石另一優勢在于數量少。隨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的規范管理和整治力度的加強,嵩山石材已不再允許開采,國畫石產區已被依法控制,這些嵩山天然國畫石已成為罕見孤品。
嵩山天然國畫石的形成是由于地質結構變換復雜多端,地質學上著名的“少林運動”就發生在此,所形成的嵩山國畫石畫面氣勢磅礴,大山大水雄渾壯闊,一幅幅天工水墨巨作令人嘆為觀止,且石質堅硬,二氧化硅成份極高,與同等體積的石頭相比,重量幾乎可以重一倍。
嵩山地質構造之古,堪稱全國諸山之祖。其以巖齡古老,類型齊全,構造復雜,形跡各異,發育完整,出露良好而聞名中外。36億年之間,嵩山地區先后發生過劇烈的“嵩陽運動”、“中岳運動”、“少林運動”、“燕山運動”。又經過了長期風化、侵蝕、溶蝕、沉積等作用,形成了今天的地殼瑰麗多姿、怪石琳瑯滿山、生物化石隨處可見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觀。在不大的范圍內,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時期的地層,嵩山都有出露。在短距離內都可看到幾十億年至幾億年前的地質變化痕跡,堪稱世界一絕。地質學家把嵩山美稱為“五代同堂”的“天然地質博物館”、“神州大地滄桑巨變的歷史見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1年2月1日開會通過,將嵩山地質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嵩山國畫石精品雖然受限數量不多,但是嵩山石依然豐富多彩。
嵩山石是祥瑞之石。大全唐詩收有唐人《上元初嵩山石記》,曰:“木子當天下,止戈龍。李代代不移宗,中鼎顯真容,基千萬歲!边@雕刻在嵩山石上的詩篇,為我們記載了雍容的盛唐景象。
千萬歲的基業,是帝王的夢想。中國人最華麗的盛唐夢最終還是碎了,可是石頭還在。它矗立在那里,凝望千年,閱盡滄桑。如同一個老人,對我們訴說燦爛的華章和他親眼所見的輝煌。
多少帝王曾踏上嵩山石,為萬民祈福。武則天在這里投下金簡,忽必烈幾次問道于萬松老人,乾隆爺夜宿少林……
嵩山石是靈性之石,嵩山的石頭會唱歌。譚盾說的。
這位堪稱偉大的青年音樂家,在嵩山石面前迸發出震驚世界的靈感――嵩山的石頭會唱歌,我會用它譜寫出最動聽的音樂……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無與倫比的美驚艷世界。
嵩山石是智慧之石,幾千年中華文明的浸潤,讓人感受到的不僅是歲月的痕跡,還有沉淀的智慧――儒釋道相融的智慧。
祥瑞、靈性、智慧。共同構成了嵩山石特有的文化內涵。嵩山石大者,足有丈高,氣勢如虹,置于園林、深宅中,人曰:“嵩山石敢當”!邪穢莫可近之!耙皇,滿院生輝”。石頭可以刻上主人喜歡的文辭,文石相映。文以石而秀,石以文而靈。厚重的嵩山石以其獨有的野趣和曲線美,漸漸取代了影壁和屏風。嵩山石調風水,蘊吉祥,添古韻,化煞氣,可保一方平安。
嵩山石小者,玲瓏別致,天趣自然,擺在幾案、茶房中,人曰:“造化奪天工”!憑添幾份雅氣。
讓嵩山石走近您的生活,您便擁有了嵩山的豪邁和嵩山的細膩,便拉近了您和綿延幾千年的中國文化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