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毓美陵,位于恒山腳下渾源縣城內,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主人栗毓美,是一代廉吏、能吏,在任期間,勤政為民,治理黃河,使當地百姓免遭洪水的肆.. 閱讀全文→
山桃花盛開 山桃花盛開 懸空寺下山桃花 閱讀全文→
恒山?九天宮秋色 恒山?九天宮冬景 閱讀全文→
恒山恒宗殿一百零八石階 閱讀全文→
恒山真武廟雪景 閱讀全文→
恒山真武廟 恒山真武廟真武大殿 恒山真武廟 在恒山腳下有一座不大的小廟,供奉著真武大帝,廟雖然不大,但很格局緊湊。據說,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圣真君.. 閱讀全文→
恒山北線,即恒山后山(天峰嶺南北一分為二,南面就是恒山古建筑群,即恒山前山。背面,指恒山后山)。旖旎的自然風光,雄渾的山川文化,在這里得以體現.. 閱讀全文→
栗毓美墓 清代栗毓美墓漢白玉延澤橋 清代栗毓美墓漢白玉延澤橋 閱讀全文→
恒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大同市東南62公里處的渾源縣境內,北距大同市70公里,南距五臺山110公里,現存佛、道、儒祭祀廟宇等殿閣30多座(處),總面積147.51平方.. 閱讀全文→
磁峽煙雨:磁峽即金龍峽,位于天峰嶺與翠屏峰之間,其間石壁萬仞,青天一線,在細雨濛濛時晴嵐縹緲,煙霧紛飛,妙趣橫生,澗底流水,奪口而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 閱讀全文→
圓覺寺的金代磚塔 圓覺寺位于渾源縣城石橋北巷,俗稱“小寺”。清順治版載:“圓覺寺在州治東,金正隆三年(1158)僧玄真建!眻A覺寺原是以塔為中心的一組完整的古.. 閱讀全文→
永安寺壁畫 渾源縣永安寺是大同境內現存規模較大的一組元代建筑群。全寺布局工整殿宇雄偉,古樸壯觀,壁畫精奇。1986年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 閱讀全文→
懸空寺,懸掛在北岳恒山金龍峽的西側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間,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面90米,因歷年河床淤積,現僅剩.. 閱讀全文→
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到現在已有1511年的歷史。這座純木的建筑,遠望,仿佛是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近看,又大有凌空欲飛之勢。據史料記載,初建之時,寺院高出.. 閱讀全文→
懸空寺,位于恒山腳下,在渾源懸城城南五公里處的金龍峽內西巖峭壁上。自古以來,這里一直被列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觀。新加坡電視連續劇《蓮花爭霸》曾在這里取景。 懸空.. 閱讀全文→
話說詩仙李白慕名來到山西恒山腳下的懸空寺,看到這“上載危巖,下臨深谷”的景象一時驚呆,飛筆寫下了“壯觀”二字,然而大概又嫌“壯觀”不足以概括懸空寺之奇.. 閱讀全文→
懸空寺全景 懸空寺 仰觀懸空寺 懸空寺 閱讀全文→
恒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以其拔峙雄渾的氣勢,綿延奔騰于北國萬山峻嶺之間,被譽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千年的文化傳承,留下了.. 閱讀全文→
若非沾了五岳的光,想必在金庸的筆下江湖中,北岳恒山很難登常而事實上,恒山確實也僅在《笑傲江湖》中紅過一把。 鋪陳俠客佳人、英雄紅顏的故事,煙雨濛濛的江南自是一.. 閱讀全文→
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危中見俏 懸空寺懸空千年令人稱絕 美國知名雜志《時代》周刊于6月11日評出世界上十大看似岌岌可危但卻仍安全的建筑,我省的懸空寺為我國惟一入選建.. 閱讀全文→
端午節,恒山地區的老百姓除有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外,還有游栗毓美陵園憑吊一代治水名臣栗毓美的習俗。 栗毓美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寢主人栗毓美,.. 閱讀全文→
1633年(明崇禎六年)七月初,徐霞客從家鄉江陰(今江蘇江陰)出發,擬北上入晉考察五岳之一的恒山。地處黃土高原東部的山西,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那里的名山.. 閱讀全文→
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渾源借助恒山之靈氣,渾河之肥水,千百年來孕育出許許多多的名人志士。金朝尚書右丞蘇保衡、狀元劉扌為、元朝行工部尚書孫公亮、都元帥高定、清朝.. 閱讀全文→
恒山,又名"太恒山","元岳","常山".位於山西省渾源縣城南.相傳古代舜帝巡狩至恒山,封為"北岳",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道教稱此山為第五小洞天,號"太乙總玄洞天".其山神穿黑袍.. 閱讀全文→
李白出生那天晚上,母親夢見長庚星入懷,因此父親給他取名李白,字太白。少年時的李白就懷有非凡的抱負和蓋世的雄心。為實現其抱負,還不到二十歲的李白,便開始了游歷.. 閱讀全文→
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誕生、出家、成道、涅槃之日,我國佛教界習慣以四月初八做為佛祖紀念日。在這一天,寺廟之內要舉行“浴佛法會”,在大雄寶殿里供奉釋迦.. 閱讀全文→
恒山作為中國道教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被稱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淪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 閱讀全文→
五岳中的北岳恒山,歷史上曾有過究竟它在山西渾源還是在河北曲陽的爭執與尷尬。明朝時,這種爭執曾達到十分激烈的程度;实垡漓,一些人主張在此,而另一些人則偏說.. 閱讀全文→